WFU

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

進擊的電擊器 — AED發展史


這一篇我們要來談談AED的發展史。

1775年,Abildgaardz發現用電刺激將雞電昏(死),除非電擊胸部,否則小雞無法恢復心跳。1849年,Ludwig 和 Hoffa首次描述 Abildgaard 做的實驗,並定義誘發出的心律不整為「心室顫動」(Ventricular Fibrillation, VF)。

1899年,瑞士生理學家Jean-Louis Prevost 和 Frederic Batelli 交替使用直流電和交流電,誘發狗的心室顫動時,發現需要更強的電流才能去顫。Wiggers 和 Wegria延伸此實驗,用心傳導週期的脆弱期(vulnerable period)誘發心室顫動 ,指出執行電擊是成功去顫的關鍵。

發展去顫器


1920年代,因電擊意外及死亡人數增加,紐約聯合艾迪生公司(Consolidation Edison of New York:供應紐約市電力、瓦斯和蒸氣的能源公司)開始資助去顫器的研發。

1933年,Dr. Albert Hyman 在尋找直接注射藥物在心臟的替代方法時,發明用針從肋間插進右心耳,再用電刺激,這種裝置稱為 ”Hyman Otor”(如上圖)。但是到底有沒有效?我們無從得知1

1947年,美國醫師Dr. Claude Beck用特製的體內電擊板電擊心臟,成功地在一個接受例行性胸腔手術的14歲小孩施行去顫術2。這是第一例人體成功去顫的案例。這個銀製、像湯匙一樣的電擊板是Beck 的朋友 James Rand 做的,當年他做了兩個,現在分別收藏在史密斯協會及密尼蘇達洲的The Bakken’s 博物館。




相較於Beck在手術途中,用電擊板去電擊心臟(需要開胸),九年後-1956年,Dr. Paul Zoll 和電機工程師  William Kouwenhoven 合作,透過體外的電流,第一次幫人類成功去顫,證明不用把胸腔打開,也能成功電擊心臟3。這開啟了AED的里程碑。

AED發展的里程碑有四個:體外的電流去顫(1956)、電擊器的輕便化(1968)、自動分析心律(1970s)、電擊貼片的發明(1980)。

電擊器的輕便化


為了讓去顫更普及,1965年北愛爾蘭Dr. James Francis Pantridge想在到院前就能夠施行電擊,也就是把電擊器放在救護車上。這個概念可說是AED的起源。1966年,貝爾法斯特(北愛爾蘭首府)救護車上的醫師第一次在病人抵達醫院前就幫病人電擊。但當時Dr. Pantridge遇到很大的技術瓶頸,那時的電擊器重達70公斤,根本不可能手提,而且必須仰賴汽車電瓶才能運作。1968年後,Dr. Pantridge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幫忙:NASA。藉由NASA的電容器,他們成功把70公斤的電擊器,減到只有3公斤。電擊器輕便化的隔年(1969年),美國奧瑞岡州波特蘭的救護人員(不是醫師喔),第一次成功在醫院外施行電擊。

自動分析心律


為了讓平民老百姓非醫療專業人員,也能快速判斷病人並給予電擊,AED相當重要的功能就是自動分析心律。1970年代初期,美國的Dr. Arch Diack、 Dr W. Stanley Welborn、Robert Rullman等人創造了現代AED的原型4。1980年代在英國進行到院前臨床試驗,當時一個電極放在口腔/食道內,另一個放在胸口,除了可以記錄、分析心律之外,還能電擊。

電擊貼片的發明


而電擊貼片的發明,則是讓使用者不必進行不熟悉的"手動電擊",貼片留在病人身上也方便機器分析心律。1980年奧瑞岡州的Roger Lee Heath把電極貼片放在電擊器上,並加上分析心律的功能。本來目的是要部署在英國外海的鑽油平台,後來美國伊利諾州的消防局,將這個發明用在救護車上。

AED的推廣


1982年,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多個州通過EMT到院前施行電擊的臨床試驗。1990年代,FDA通過路人、旁觀者能施行電擊,《好撒馬利亞人法》(Good Samaritan law,自願救助傷者、病人的救助者免除責任的法律)也隨後完成立法。

2003年,紐約州率先強制學校需要設置AED。2004年,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規定,大型客機都需配備AED,機組員也需要接受AED救護訓練。現在我們只要在人群眾多的地方,如機場、捷運、體育館、大買場,幾乎都可以找到AED。

縮小體積、重量、提升分析心律的準確性與速度之後,現在的AED還會記錄心律和錄音。AED廣泛的運用和越來越人性化的設計,我想AED的始祖Dr. Paul Zoll、William Kouwenhoven看了都會瞠目結舌吧!

至於AED如何使用?我們就等下回再分曉囉~




Reference:
1. "Self Starter For Dead Man's Heart" ,October 1933, Popular Science
2. Beck CS, Pritchard WH, Feil SA.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of long duration abolished by electric shock. JAMA. 1947. 135:985-989.
3. Zoll PM, Linenthal AJ, Gibson W, et al. Termination of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n man by externally applied electric countershock. N Engl J Med. 1956 Apr 19. 254(16):727-32. 
4. Diack AW, Welborn WS, Rullman RG, et al. An automatic cardiac resuscitator for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ardiac arrest. Med Instrum. 1979 Mar-Apr. 13(2):78-83.

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

努力,不是為了被看見,而是為了看見整個世界-寫在專業簡報力課程之後



一個資深急診主治醫師、一對雙胞胎的媽媽,原本的生活已被許多瑣事填滿,為什麼還要讓學生時期,上台報告腦中一片空白的噩夢重演?原因無他,「世界那麼大」,我不想成為那隻井底蛙。

緣起


久聞王永福,福哥,是簡報界神人。福哥的專業簡報力課程,我早已心嚮往之。去年七月,台北醫學大學有幸請福哥來教授簡報技巧,報名的教職員人數太踴躍,甚至要抽籤才能取得上課資格。我消息不靈通,過了報名期限才知道這件事,連個邊都沒沾到。所以暗下決心,怎麼樣都要上到專業簡報力。

從發散到聚焦的過程


準備簡報,就是一連串發散到聚焦的過程。發散,就由貼便利貼開始。每一個便利貼,代表的是一個想法,一件你想告訴聽眾的事,「不要否定任何一個想法」。福哥說,至少要寫30張便利貼。當便利貼收集好之後,就開始整理,建立架構,這就是聚焦的開始。而焦點始終只有一個-「你到底想告訴聽眾甚麼事?」,整場簡報就應該以這個焦點來發展。

就拿我準備AED的簡報來說好了,我努力絞盡腦汁,勉強擠出20張便利貼,整理出架構以後,最後才開始做投影片。過程中,我一直對自己用划龍舟比喻心臟電位傳導的原理沾沾自喜,但是福哥和中區的學長們提醒我:這是聽眾需要知道的嗎?好好想一想你的聽眾最需要知道的是甚麼?傳達最主要的一件事就夠了。是啊,我希望聽眾打包帶走甚麼事?不就是學會而且敢用AED嗎?那些枝微末節的就砍了吧!




世代相傳的魔咒心法


交出第一版作業之後,我居然沒有聽到傳說中的「請重作」,難道是福哥慈悲轉性?來,大家跟我唸一遍:I-M-P-O-S-S-B-L-E,IMPOSSIBLE!福哥錄音回饋最後一句:「文瑜,妳要大改,大改啊!」

除了架構需要再調整,全圖像或半圖半文的投影片比我以前偏好的大字流(其實是自己偷懶)容易讓聽眾理解。鄉民總是說「有圖有真相」,圖像記憶會讓鄉民們聽眾「看見」而且「記得」我們想傳達的概念。

古墓練劍(簡)-淬鍊之所在


第一天上課和第二天演練之間,足足隔了一個月,如果福哥的課比喻成兵棋推演,那這一個月就是實際的操兵演練。北中南區的學長姐們自發性組成輔導重作團隊(我想他們壓力比學員還大),排定演練時間按表操課。除了線上實體練習,線下個別輔導也是熱鬧滾滾。中區滄碩、Terry、小梅,秉翰學長常message關心我們的進度,無奈我就是「不到最後關頭,絕不輕言犧牲」,一定要到最後一刻才壓死線的拼命改,我想學長們應該都為我們捏了把冷汗吧?

因工作之便,我也參與了一次北區的演練,見識到北軍全員到齊,紀律嚴明,完全按比賽規格,隱約透著一股肅殺之氣(可能那間教室冷氣太冷)。督軍的小祺老師率眾學長姐們:貓老師、學霸、會長、裴老師、瑋竹、Roya、雅莉、南淵、湯姆,冷不防「咻!」一箭命中靶心,直指還需加強改進的地方。這真是精采又最有效率的學習了!

華山論劍(簡)之日


演練當天,我抱持著輕鬆的心情參加,心想我除了投影片,有道具、真人示範、很會搞笑、前一天還去慶玶家練習,這冠軍非我莫屬了!(事實證明,我再次自我感覺良好XD)

果然,從第一棒的Ray媽便先聲奪人,彷彿我已身在親子成長工作坊中學習;丞偉不NG的落枕自己救;Gino 的why me 、用結衣和范冰冰比喻市場區隔令人印象深刻;Elin 說明LoRa 傳輸技術超長距離、超省電(若小朋友出生到上小學一年級才需要充電);世偉秀出客人阿嬤穿客製化走四方鞋墊before/after步態明顯進步的影片;羅醫師用小故事「奪他命 v.s 多瞇睏」及住院醫師的一天講述溝通技巧;毛豆溫暖的孝親、本份、分享關懷三部曲建構家庭健康互聯網;魔術師蔣昊的東點娛樂創意無限、將客戶名稱漆在棒球場草皮也太有才;昱純鄰家女孩般的笑容、國台語雙聲帶流利地說出嗆咳的重要及預防;煒棟「找老婆 v.s選機油」的神比喻;阿湯哥的插管治療挑戰灰色地帶的呼吸衰竭,用氣球模擬肺部十分入心;明萱醫師藉由正確使用氟化物預防蛀牙,順便導正我們許多不正確的刷牙觀念;阿敏姐講完律動,害我立刻想訂一台;Candice 72核心的武士降臨像江蕙演唱會開了72個售票口;小桃提出百貨業因應一例一休的應變方案;慧澐負傷上場,還東市買駿馬,西市買鞍韉式地趕場,演出給新進華文老師的三個叮嚀;志青則提醒跑步機環境設定等安全須知..... 等於一天之內我聽了17個TED形式不同主題的演講,場場精彩,各個非等閒之輩。你會問,那我呢?我只能說我的練習次數只達到貓老師說要練習30次的1/3,離「練到死,輕鬆打」還差的遠呢!

努力看見全世界


說來說去,這兩天的課程到底哪裡好?除了福哥教會你如何快速架構簡報,最有價值的是學長姐輔導制,以及聽到演練當天福哥、憲哥對每位參賽者的點評。學長姐們等於是強大的教練團,在一個月內密集訓練,修了又改,改了又修,讓你的簡報專注完美、近乎苛求。出了社會後,誰有那美國時間幫你看你的簡報?更何況還一次又一次盯你練習!

而演練當天福哥、憲哥的點評,及學長姐們對於每個參賽者的回饋,是下一個階段我需要努力的目標。給回饋不只是說好棒棒而已,對於講者有不一樣的「看見」是需要經驗的累積。

總括來說,專業簡報力課程像是放在陽光下的放大鏡,福哥及學長姐們幫助我們將發散的陽光聚焦,催化燃點發光發熱,不僅讓自己被看見,也照亮這整個世界。




2017年6月11日 星期日

AED電擊原理 — 孫武練女兵篇


去年11月一名46歲泰國醫師來台旅遊,在高鐵失去呼吸心跳,經AED電擊2次加上CPR才恢復,送醫後幸運救回一命1

AED(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),全名是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,簡稱自動電擊器或傻瓜電擊器。其實AED一點也不傻,可以自動偵測患者心律,透過電擊方式,讓心臟恢復正常運作。而AED只有偵測到「心室纖維顫動(Ventricular fibrillation,VF)」及「心室頻脈(Ventricular tachycardia,VT)」,這兩種致命性心律不整時,才會建議給予電擊。

個人認為AED 和電腦斷層是21世紀頗重大的醫學工程發明,應該拿諾貝爾獎的(說的好像我是委員一樣)。所以一定要來說一下AED的原理和歷史(打呵欠)

重新開機Reset


正常心臟的電氣活動與收縮是由心房傳導到心室,而致命性的心律不整,會造成心臟不規則亂跳抖動,無法打出血液。這時就需要立即電擊,重新啟動心臟電氣活動,恢復正常心跳,否則大腦缺乏血液供應、缺氧太久,即使救回來,也可能變成白菜一個植物人。

有人用划龍舟時,選手划槳不一致來形容VF這種心律不整。電擊就像是鼓手喊停,重新發號施令,讓選手動作一致,船才能夠繼續前進2



該斬就斬(該電就電)


我個人倒是很喜歡用孫武練女兵這個故事來比喻:吳王請孫武訓練宮女,孫武把她們分為兩隊,吳王的兩名寵妾分別當兩隊隊長。但是孫武下命看『左』時,宮女們嘻嘻哈哈,有的看左,有的看右,沒人理他,整個隊伍亂七八糟。他又下令了兩回,還是沒人把他的話當一回事。

孫武一怒之下,下令把吳王的兩名寵妾推出去斬了。即使吳王求情,孫武因軍紀嚴明亦不為所動。至此之後,孫武一下達命令,宮女們再也不敢大意,依著號令前進、後退,成為一支紀律嚴明的女軍。

聰明的你,應該猜到了吧?電擊就像是斬了那兩個寵妃,讓宮女們乖乖聽話XD

至於AED的歷史,我看就下回待續好了,不在話下